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学院热烈欢迎本硕博新生同学们加盟石大外院。
刚才杨洁博士、姜训禄博士的发言特别有高度和温度。今天还请来了做HR的优秀校友尹瑞军先生,在大家正式开启征程之际,先帮大家描述好彼岸是什么样的,以及要如何才能顺利上岸,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这是非常非常珍贵的引领。我建议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三位高人的智慧导航!
说实话,具体化的目标其实挺难确定的。不要说本科生,就连硕博研究生毕业时,有的也不知道自己想干嘛和能干嘛。
你们知道什么是985和211吗?985就是98.5%的人上不了的大学,211就是200人里只有11人上得了的大学。而我们是教育部直属211的头部高校,你们有资格坐在这里就至少已经是3%的人了。为什么3%这么优秀的群体,居然在毕业的时候还有很多不知道自己想干嘛呢?
这是老大难的问题了。老大难老大难,只要老大重视,就不难。那对于三五年五七年后的你来说,谁是你的老大?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大家应该自己独立思考,尤其是要学会深度思考,远离伪命题,解决真问题。而且不要只想着毕业时想干嘛,最好多想想五七年之后你想干嘛。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些俄语专业的同学可能想转专业,那我请你平心静气地想想,4年后你看不到很美好的远方,那如果是7年呢?你知道俄语专业的研究生是多么供不应求吗?
说实话,俄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确实没有竞争力,因为俄语是零起点的。但是,俄语学硕和MTI研究生这两三年都有二三十万年薪还在扭扭捏捏不想去的呢!英语专业有这样的待遇吗?其他专业有几个有这样的盛况?所以,不要只有sight没有vision。现在正是中俄关系最好的黄金时期,要学会顺势而为。
日语也是如此。我们今年新增日语学硕和MTI研究生。日本在新能源方面也很领先,你们的导师都曾担任过系主任,都是拿过国家社科或教育部社科的科研高手,只要你们不自我设限,能跨学科研究,毕业时也一样供不应求。
姜训禄博士刚才说了,你要懂得资源整合。大家能否对我们学院可利用的资源如数家珍呢?跟别人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你比如说,我们本硕博贯通,而很多单位是没有博士点的,而我们有语言服务博士点。
我们还有3个微专业:国际语言服务、语言康复、区域国别文化。我们还有6个省部级平台,包括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外事智库、山东省文科实验室等等。我们的心理语言学实验室累计斥资200多万,在全国都是第一梯队的,别人的心理语言学实验室大多是30多平方,我们的实验室是120平方。
我们师资资源也很给力,70%毕业于985高校,我就是一个学渣领导着一群学霸,为什么我卷自己卷得那么狠,因为我心虚啊!虚心使人进步,心虚使人更进步。
大家可能觉得现在确定具体目标会有点迷茫,其实作为院长,我承受的压力比大家要大得多,不仅我自己卷自己,学校也卷我们啊!
石大是一所工科见长的名校。我们学院2025年纵向科研经费100多万,还算是多的了。而主干学院一年科研经费多少呢?一两个亿啊!吓死宝宝了!虽然被碾压,但我们出去讲的时候却很为学校自豪,是吧?因为很多高校可能最高的就是B+学科,而我们有两个A+学科和两个A学科。
同时,在这么强的学校平台中,我们学院还得努力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学校会问我们是如何赋能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我们必须跟学校“服务能源、双轮驱动”的战略相一致。一方面在公共外语维度(比如学术英语教学、学术英语写作中心、通识教育、外语角)有效赋能全校本硕博能源学术外语,在语言服务、国际传播、区域国别、国际组织等领域有效赋能学校能源战略。
另一方面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东、服务青岛、服务新区,在为国分忧,为民分忧的维度实现双轮驱动。除了“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院训外,大家还要谨记“只为苍生说人话,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且不是纸上谈兵或小打小闹,必须做出实实在在可圈可点的高显示度贡献。比如我们为省市区国际盛会提供的500多人次语言志愿服务、我们的国际舆情危机应对、深度伪造信息精准反制、语言障碍干预、北极-东北亚-俄罗斯研究、中东研究等等。
为什么跟大家说这些呢?就是无论你是本硕博还是导师,我们心里都要有一根弦,不要唱高调,而是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办法为学校赋能?我在哪个维度上有可能为国分忧为民分忧?大家这几天都了解到学院的“四国一法”发展战略,国际传播、国别区域、国际组织、健康中国、涉外法治,每一项都是国家战略,那如何对接学校和国家战略?你能做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位新生同学和每一位导师需要深度思考的。
为什么学校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视双轮驱动?我举两个例子给你们听。我们学校曾经有两位特别厉害的人物。一位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功臣。解放军战士当年在攻克猫儿洞过程中牺牲很大,后来从武器库里找到了火焰喷射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庆功会前就问这个火焰喷射器是谁发明的?一查才知道是我们的老校长杨光华院士发明的。那它跟能源有关系吗?没有关系,但跟国防有关系,这就是国家战略。
另一位是隐形战机的功臣。我们国家曾汇集了几十个院士研究了二十多年隐形战机的涂层材料,这样才不会被雷达探测到,但一直无果。后来有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跑去国防科工委,说“这种材料好像有隐形功能”。国防科工委领导一看是个年轻人,就让他先回去。第二天他们测了一下。天啦!还真的能隐形!赶紧把他找回来问:“你知道这个隐形机制是什么吗?”“那我也不知道,我也是无意间发现的。”于是又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出来隐形机制,才成就了我国第一代隐形战机,也才有后续的第五代隐形战机。那位年轻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前一任研究生院长阎子峰教授。跟能源也没有关系,但却是国之重器!
所以双轮驱动就是无论是服务能源,还是服务地方,服务国家战略,只要你是真的做出了这种高显示度的贡献,都是应该鼓励的。刚才我们的优秀校友也说了,你不要受学科本身限制,郝校长一直强调要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格局要打开,要Think outside the box. Think without the box.不能一边说要打开格局,一边又要自我设限。大家有空时可以多去看看郝校长历年新学期工作会的讲话稿,是很有规划系统性和战略引领性的。
我上周去学校汇报后,有两位非常杰出的院长就宽慰我:“哎呀!我看出毛院长的焦虑溢于言表了。其实不用那么焦虑,我们没办法跟主干学科去全面对标的,我们只要能够在某两三个方面做出特色来,能够双轮驱动,就可以了。”我觉得两位院长指引得很好。
特色最多只是第二优势,那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太需要两弹一星了。昨天晚上我突然间没那么焦虑了,为什么?因为昨晚有喜讯啊!我们今年全校拿了8项国家社科,我们学院就占了3项,分布在语言学的健康中国(程璐璐教授)、区域国别学与国际问题研究的区域国别(陈臻渝副教授)、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国际传播(刘媛媛副教授)这三个优势方向上。而且后续还有其他两弹一星的好消息。
校领导不会听我们讲“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只想看我们端几盆国家级牡丹去汇报。什么是牡丹?什么叫两弹一星?比如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社科项目、国家级人才等。我们现在还缺一级学科博士点、缺重大项目、缺高层次人才。压力山大啊!虽然大家看我平日里也都笑容可掬的,但那只是公众形象而已。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只不过看谁伪装得更好。
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时代。千万不要拿苦劳说事。以实力赢尊重,以贡献求支持。比如我们今年获批国家社科的三位导师,按学院激励政策,每位均可获得一间独立的办公室,提前享受教授待遇(已经是教授的就不再重复了)。我相信明年我们还有不少教师会继续突破。
所以在大家心里“既要、又要、还要”时,想想网约车司机的问题: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那我们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有什么贡献?就是我们想干嘛?能干嘛?我们三五年五七年后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家虽是3%的人群,但那是跟大众群体去比。现在大家都是3%了,我们有没有可能把自己定位为3%中的前20%呢也就是千分之六?你如果不是前20%,以后就很难在竞争中胜出。我们有个天然的参照系,就是“中南海”――中国石油大学南边的海,简称“中南海”,你已经在“中南海”了,你还得有与“中南海”相匹配的核心竞争力才行啊。
有位小朋友跟他爸爸说只考了50分,他爸爸说,“你这只笨鸟!”他儿子说,“世上笨鸟有三种。第一种,自己先飞的;第二种,嫌累不飞的。”“那第三种呢?”“第三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导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成才成果是王道,发展才是硬道理。
能成长有成果的人可分为两类:一是“有慧根”,二是“很会跟”。有的人天生就是参天大树,他能沐浴阳光雨露。你如果不是参天大树也没关系,你可以做什么?就做参天大树身上的藤。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笨鸟先飞,然后不知所踪,飞没了!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定要记在心上。你要么成为参天大树,要么成为参天大树上的藤。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虽宽,只渡有缘之人。在这种场合或课堂上,老师当然是面向全体,但是平时呢?你自己不主动,靠老师找你吗?所以希望大家不仅要增强独立性,还要增强主动性,这样才有可能跟上,包括跟上能源的定位,跟上“四国一法” 国家战略的“高铁”,但不是盲目地跟,还要有批判性思维,要有所不为,有所缓为,有所必为,然后有所为。
有所必为的,主要就是聚焦国家战略和大家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毕业时你有几颗金刚钻甚至两弹一星?就是能让HR眼睛一亮对别人有降维打击效果的硬通货有哪几项?所以真的需要聚焦,无论是本硕博都是一样的。本科阶段打基础虽然需要广博一点,但依然需要做减法。不要追逐平庸的机会。
大家看到小鸟站在树枝上,为什么都不会担心树枝折断?因为小鸟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因为相信树枝,而是相信自己的翅膀!学习本身不一定是快乐的,学会才是。大学生活有点像中药,你以为很苦了,熬一熬会更苦。如果你既无慧根,也不会跟,那你就会发现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和苟且。
这么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成长,为了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喜欢的那种人,而不是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为了以后可以有更多左右逢源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举步唯艰四处碰壁的窘迫。
方向对了,努力是会上瘾的,尤其是在尝到甜头之后。怎么知道方向对不对呢?你就扪心自问:你现在做的,是指向五七年后的目标还是与目标背道而弛?很多时候我们走了一段很远的路,却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
那么,外语的学生最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战略调整才不会被时代抛弃了呢?核心竞争力如何才能练就呢?
一是要从二语到三语多语,这是我对大家非常重要的期待,因为我们前面已经有学生就是因为他懂得三语,就业第一年驻外年薪12万,第二年就20万,第三年就30多万了,因为她一个人可以干三个人的活,老板还觉得合算了呢!因为少付两个人的五险一金和国际差旅费啊。
二外至少也要能讲个八九百句,三外嘛,多多益善,实在有难度,能学上一两百句也可以。等到有需要时,你自然会学得特别快,但是你一定要有一点基础,什么基础都没有那肯定不行,是吧?
二是从外语通到外国通区域通,从听说读写译到全球胜任力。我们夸老外汉语好,我们夸他汉语通吗?不对的,我们夸人家中国通。反过来也一样,我们要成为外国通区域通。听说读写译当然重要,但只是基础。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全球胜任力。
三是从常规思维到高阶思维,从双语表达到多语精准表达和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从用外语解决问题到用外语解决复杂难题。前面几位老师和同学在这方面都已经做到了很好的表率。
比如说我们的大一学生就已经被我派去青岛所有打卡景点去现场录像,用外语讲解景点最亮点的故事,比如大一学生就已经能自如地拿着手机用英语做手机新品推介演示,比如用外语接受媒体采访,用外语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等。
四是从“工具性+人文性”到“工具性+人文性+战略性+科学性”。如果只有工具性就非常危险,很可能失业即待业。
我今年毕业的8位全日制研究生,100%就业,其中6位实现高质量就业,包括1个考博,2个考到市税务局和市组织部,1个考进高校研究院,2个考进中石化。
她们为什么能过五关斩六将做到百里挑一?一是有慧根,二是很会跟。平时愿意接受我的严苛训练,比如平时就要求大家在组会上脱稿讲,限时三分钟甚至一分钟划重点讲,要深度思考精准凝炼,不要面面俱到隔靴搔痒。大家走的每一步,都作数!
大家要警惕两个风险。第一个风险是习惯做加法,却难以做减法。我在大学阶段曾同时兼任9个学生干部职务,后来不得不辞掉2个,还是顾不过来。我现在想想自己当初就是脑子进水了。
所以不忘初心,不是砥砺前行,而是DELETE前行,一定要做减法,没有做减法,你就没有精力去产出金刚钻甚至两弹一星。
我们能不能扔掉过度的物欲,扔掉讨好所有人的念头,不要太强调时间管理,应该更强调注意力管理。注意力在哪里,你的金钢钻就在哪里。生命最宝贵的资源不是时间,而是注意力。注意力是生命的核心货币。你关注什么,你最终就会成为什么。
第二个风险是被AI彻底碾压。语言类专业是受AI冲击最大的专业之一。AI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神助攻,用废了是“脑萎缩加速器”。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很快就会被AI分为两类:一类是把AI当跳板的,从此一骑绝尘。另一类是被AI当踏板的,被AI按在地上摩擦还在自我感觉良好。
我强调的战略性+科学性,战略性指国家战略,科学性我也来举个例子。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做一个与AI相关的实验时,意外发现54名年轻人大脑里面出现了一种悄无声息的脑萎缩。
听起来很恐怖,是不是手机害的?后来研究发现,不是因为手机,不是因为短视频,而是比这两者更隐秘、更彻底的认知懈怠正在发生。
实验是这样设计的:把54名来自波士顿5所高校志愿者随机分成三组:让AI全程代笔的ChatGPT组、自己搜索自己整合的Google组、完全没有任何工具的纯大脑组。在4个月实验期内,他们写作时全程佩戴高精度的脑电设备,实时记录神经活动。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一、ChatGPT组,83%的人写完即时遗忘。
ChatGPT组,83%的参与者在文章提交后短短几分钟内就记不起自己写的哪一句话。注意,是几分钟后就彻底空白。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为“认知卸载”。大脑把AI当成了外挂的硬盘,写完即关,连缓存都不留,危险吧?!
二、ChatGPT组神经连接断崖式下跌。
大家知道,大脑需要联想,需要神经连接,神经突触的连接需要结构化。脑电图显示ChatGPT组的大脑神经连接数从实验开始的79个降至42个,跌幅高达47%。
三、ChatGPT组关键脑区的集体罢工。
如果一台电脑突然失去近一半算力,你会立刻送修,而ChatGPT 用户的大脑正在经历同样的硬件缩水,想想有多恐怖。
四、关键脑区集体罢工。
海马体负责把短时记忆编程,可长时记忆几乎停止编码。前额叶皮质制定计划,抑制冲动的CEO 活动骤减,前扣带皮层掌管判断力与批判性思维也陷入低频。一句话,不是某一项功能变弱,而是整个大脑的操作系统被降级。
五、最可怕的,停不下来的认知负债。
实验进入第四轮时,研究团队让ChatGPT 组改回手写,结果他们的大脑活动依旧远低于从未用过AI 的对照组。就像长期卧床的肌肉,即使重新下地,也难以立刻恢复力量。研究者把这种不可逆的损失命名为“认知负债”。被试每天屏幕时间超过两小时,注意力缺陷概率就上升30%。再加上AI 的外挂,工作记忆直接再跌40%。
麻省理工的这次实验也许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但他提醒所有人。那么我们该如何自救?
研究团队给出唯一的处方:绝不能让AI替你思考,而要让他强化你的思考。
坚持20:80法则,80%自己思考,20%借助AI 打磨。把AI 当辩论对手,而非代笔枪手。
一定要调整好顺序,不要老师布置个作业,你马上就用AI,那你就真的废了。应该改为自己先反复深度思考,要慢三拍,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然后再使用AI来帮助我们进行对照、打磨,来个“步步高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这个极其重要。
绝不能让AI替你思考,AI是在后面做助手的,不能让它主导,而应该让它强化你的思考,因为它变成你的助手,然后你来当导师,指导它。AI还是有用的,它不能代替我们的前期深度思考,但可以辅助我们查漏补缺。所以当AI越变越聪明的时候,我们最该害怕的不是机器,而是自己停止深度思考,一定要警惕这点。
最后,我分享12条小小的建议。
第一,不是扬长避短,也不是扬长补短,而是扬长补硬伤。大家一定要充分把自己真正的特长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除非是硬伤级的,赶紧改。其他的不用补了,赶紧把时间精力用在发展长处上,做一个有缺点但没有硬伤的人就可以。
第二,成功三要素是:你自己行,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行。打铁必须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把别人不信甚至连你自己都不太相信的重要难事做好,胜过一切雄辩。做好减法,不要追逐平庸的机会,要有定力,屏蔽力,专注力。
第三,小猪佩奇的导航话语,很有哲理:“聪明的孩子懂得从自己错误里学习,超级聪明的孩子懂得从别人错误里学习。前方是事故多发地,您是超级聪明的孩子吗?” 所以说成功的路上一点都不用挤,因为缺心眼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不是被人打败,都在自我淘汰。
有的人喜欢说我很年轻啊,人生不就是体验嘛,我没有踩过这个坑我怎么知道坑有多深?那你是脑子进水了。有那时间为什么不去谈恋爱不去亲近大自然,把少走的弯路用来更好地体验生活不好吗?
第四,控制住自己的控制欲。三观不同不必强融。少与人纠缠,多看大自然。不要随便掏心掏肺,否则你会撕心裂肺。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杠精论短长。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在承认情绪存在的基础上,该干嘛干嘛。可以表达情绪,但不要情绪化表达。有话好好说,陪伴不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能够相互滋养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远离那些消耗你的人,是对自己最好的救赎。当你学会远离这些“难相处”负能量的人,才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去靠近那些真正能滋养你的人。
有些人就像“充电器”,与他们交谈片刻,就能让你精神焕发,满血复活。而有些人却像“榨汁机”,他们一开口,就可能让你感到能量耗尽,疲惫不堪。与感觉舒服的人在一起,加班都像在养生。与感觉不舒服的人在一起,旅游都像在加班。
我们需要的是强链接,弱关系没有用的。你想要什么样的好朋友,你得先活成什么样的人。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够相互识别、相互欣赏、相互珍惜、相互成全。专注是标配,靠谱是高配,厚道是顶配。你别怕没朋友,怕的是你一直留着一堆的伪朋友,占了你的位置,耗了你的能量,让你越来越不像自己。
成年人最重要社交能力,不是八面玲珑,而是六面玲珑。哪六面?你们自己思考,我可以给你补两面:一面叫带刺的玫瑰,但不必成为仙人球或刺猬;一面是能够揽得了瓷器活的金刚钻,具备核心竞争力。
第五,好人有好报,但老好人没有。知乎上面有一个问题:你是从哪一刻开始决定不再善良的?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回答:“其实我从来没有决定不再善良,只是决定不再对谁都善良。”善良很贵,不能见人就给。当你的好心被当成“软柿子”,长点刺不是变坏,而是自保的智慧。
第六,Vision, Passion, Action。要有Vision,不要只有Sight。要有远见,有洞见,更要有Passion和Action去落实。时间是条野狗,你若不快跑,就会被咬得满身伤痕。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要以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确定性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第七,医不叩门,道不贱卖,师不顺路,法不轻传。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虽宽,只渡有缘之人。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不要过度介入别人的因果,事不过三。这是我现在的原则,我可以提醒三次,三次之后我不会再提醒。可能让你回头的往往不是我的提醒,而是南墙,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都等到撞了南墙之后才明白,毕竟,有时南墙的代价是不可逆的。
第八,分清什么是自己能够支配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支配的。比如在你开车必经之道上有三块大石头挡道,你坐在车上喝再多的心灵鸡汤有用吗?最重要的缓解焦虑的办法就是赶紧下车,想尽一切办法整合所有资源,把那三块石头尽快搬掉。
什么时候需要心灵鸡汤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可控的,我们身边可能有90%的事情都是我们不可控的,我们只聚焦我们可控的,其他不可控的爱咋咋地,没有办法,这时候才需要一点心灵鸡汤,学会与自己的内心讲和,尊重生物存在的多样性,是我们生存下来的智慧。
第九,要有顶级思维。经过考察飞回来的战斗机,判断哪个地方需要加厚?是弹孔多的地方还是弹孔少的地方?很多人觉得那肯定是弹孔多的地方啊!
错,弹孔少的地方才需要加厚。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弹孔多的地方,飞机被打中了还能飞回来,说明这些地方不致命。而弹孔少的地方,比如发动机、驾驶舱,一旦被打中,飞机很可能就回不来了!想想战地医院什么患者最多就明白了。
所以要有顶级思维,逆向思维,不要见风就是雨,要多学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将批判性思维进行到底。
第十,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换位思考是最难的,感同身受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尽信老人言,终身未向前。所以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批判。我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大家同样也都可以批判性扬弃的。
第十一,学习不一定是快乐的,学会才是。永远要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做同样一件事情。我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技巧。
一是建个人分类群。我选择微信面对面建群,输一下密码,进去后那个群里就我自己一个人。这样的群我有几十个,比如说有个“在线教学资源”群,我觉得这个视频或公众号文章对我上课有用,我就马上转发到自己那个群里去,需要备课的时候,从那个群里面去找最精华的部分讲给学生讲。你们也可以这样建好各种群,就能很快地分类梳理,你刷到好东西,不要盲目相信你的记忆力,快速分类处理,事半功倍。
二是如何认知升维?比如你们刷抖音视频,或者别人给你推的那些东西,你发现你老是刷到特别低俗的内容,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最近在群里点开的或朋友推荐的内容都是下三滥的东西,这样算法就认定你的认知层次就这么低了,于是你就进入了傻子共振效应。
那怎么样才能升维换频呢?很简单,你去高端群里或者找别人发给你特别高端的视频,找三五个反复播放5遍,再转发给5个人或5个群,接下来平台算法给你推的内容档次就上去了。一定要从那个低端视频认知圈层跳出来。
第十二,把“没空”换成“有急事”;把“随便”换成“听你的”;把“我不会”换成“我可以学”;把“你听明白了吗”换成“我表述清楚了吗”。学语言的,结果有话却不懂得如何好好说,就尴尬了。
也不要让有些语言偷走你的警觉。比如说你们很熟悉的,把贫困人群说成待富人群,把失业说成待业,把裁员说成优化,把下降说成负增长,它会偷走我们的警觉。语言即世界。也别把故意抬杠当能言善辩,把指手画脚当热心肠,把口无遮拦当直率,把尖酸刻薄当幽默。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两首诗,一段是泰戈尔的《用生命影响生命》: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善良,
走出了绝望。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因为相信你,
开始相信了自己。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活出一束光,
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遇见光,追逐光,成为光!
另一段是女作家刘瑜写给女儿一封信,里面有这段话:
愿你有好运,
如果没有,
希望你在慈悲中学会坚强。
愿有很多人爱你,
如果没有,
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