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外交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暨第七届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14 作者: 摄影: 审核:刘淑艳 浏览次数:483

聚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国际传播战略转型

——“大国外交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暨第七届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年会成功举办

在全球传播格局深度重塑、国家话语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为学界聚焦的重要命题。2025711日—13日,由全球修辞学会、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福州译国译民翻译有限公司、青岛出版集团等单位协办的“大国外交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暨第七届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年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大会以“国家叙事·修辞赋能·智能驱动”为核心议题,汇聚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3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急难愁盼研讨国际传播战略转型的中国方案。校党委马国顺副书记和全球修辞学会会长陈汝东教授致开幕辞。

校党委马国顺副书记致开幕辞

 

大国外交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合影

多元共构:中国式话语体系的战略转型

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陈汝东教授以“论我国国际传播的话语圈层策略”为题,倡导分众化、阶层化、节奏化表达,突破“同声不同感”的传播障碍,推动构建具有全球认知亲和力与文化辨识度的中国传播矩阵。

 

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陈汝东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黄玉龙院长以“融通聚智:跨学科协同赋能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新体系”为题,呼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他指出,一要通过柔性传播,围绕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优质内容,打造国际传播精品品牌;二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讲好中国故事;三要拓宽外媒渠道和国际人脉渠道,兼顾“静态国际传播”和“动态国际传播”,以精品内容和精品活动为基础实现传播渠道的涵养。外语人、新传人、马哲人需要培养“内知国情、外晓世界、融通中外”的综合能力,方能游刃有余地投身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黄玉龙院长作主旨报告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峰教授以“国际传播视域下对外学术话语体系的范畴要义和语言资源”为题,指出未来国际传播的核心不在“译”,而在“构”:要以功能性话语资源为支撑,构建“可理解、可接受、具延展力”的中国知识输出体系。他将学术话语体系范畴化为话语逻辑、话语阐释、话语方式和话语态度,并基于语料库分析提出实现每个维度功能要义的话语资源。

 

万人青拔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峰教授作主旨报告

CSSCI期刊《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宣部国家级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刘俊教授以“当前视听领域国际传播的状况与趋势”为题,强调要高度重视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评论、网络社会媒介等新兴平台在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重,构建符合移动传播逻辑的中国形象叙事矩阵。他呼吁让青春视角与现实逻辑有机融合,推动国际传播向立体化、场景化、情感化发展。他指出,网络视听国际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转向包括虚拟化的物理脱域和虚构化的叙事自由。网络视听国际传播的话语叙事智慧包括点状提炼、材料给予、情感唤起、营造奇观、青春网感、真实呈现。

 

《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刘俊教授作主旨报告

修辞赋能:重塑外交语言的逻辑与温度

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院长毛浩然教授以“从尖锐对话到修辞破壁:刘晓明与崔天凯大国外交论辩叙事胜负手解码”为题,认为刘晓明大使驻英期间以高频强接触战术重构大国外交话语博弈规则,构建“法理-事实-类比”博弈模式,以文化转译(类比叙事)+实证武器(数据/案例)+逻辑反制(归谬法) 形成三维攻势。他警示,如果对驻在国文化属性错位认知,过度依赖程序化外交辞令,错失数据实证反击良机,盲目追求和谐和韬光养晦,必然导致外交战略被动。

 

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中国石油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院长毛浩然教授作主旨报告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梁晓波教授以“中美战略外交话语的两极性:阳谋共治叙事与极端霸权叙事”为题,指出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体现了极强的极端话语特色,极度展示霸权、霸道、霸凌的面容,其话语造成美方话语真相失真、真情失色、真理失范。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以最大的诚意,以公开透明的姿态,以阳谋公心的思想,践行六个应对策略:和平对话,追求共同协商;共同努力,追求共同建设;共同克服,追求共同开创;共同享有,追求共同双赢;共同擘画,追求共同命运;共同生活,追求共同家园。

 

国防科技大学梁晓波教授作主旨报告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施旭教授以“话语与外交:从话语体系理解俄乌冲突的中国立场”为题,例析了中国外交使团在俄罗斯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作为,强调外交语言并非孤立体系,而是语言、媒介与文化的动态共构。他呼吁“外交语言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应从词汇层面转向系统表达,从政策发布走向文化润泽。

 

长江学者、浙江传媒学院施旭教授作主旨报告

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吴瑛教授以“建桥还是筑墙?——议程建构与议程削减互动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为题,系统探讨了议程建构与议程阈值互动模型的适配路径。她强化话语阈值的策略性设计,强调应从他者视角出发,建构能够跨越文化壁垒与传播裂缝的话语桥梁,提升外交话语在多元舆论场中的可感知性、可传播性与可持续性。她指出,既往国际议程建构研究多聚焦“如何建构”,却忽略了“未建构”的问题,并提出“基于信息补贴的国际议程建构与议程削减互动模型”,发现在议程建构层面,低政治相关、国际信息、双边信息、情绪化表达、不包含数字的信息更容易成为信息补贴;在议程削减层面,不符合报道者立场、有损公关者形象的信息补贴容易被削减。

 

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吴瑛教授作主旨报告

SSCI一区期刊Argumentation主编、江苏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吴鹏教授以“外交论辩话语研究:必然、实然与应然”为题,强调应建立系统性话语训练机制,将“理性、逻辑、共识”嵌入中国外交的表达肌理,提升国际言语对抗中的辩证能力与博弈效能。在此基础上,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外交论辩智能辅助系统”,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西方外交论辩中的谬误表达,从而在对话博弈中实现快速响应与理性引导。国家利益、权力格局、国际规范与制度环境深刻塑造并约束着具体外交互动(如谈判、危机沟通)中的论辩话语实践,也因此时常面临“权力话语”压制/扭曲“理性话语”的实然挑战。

 

Argumentation主编江苏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吴鹏教授作主旨报告

 

智能时代:中国语言服务的系统跃迁

“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了语言生产与认知边界”。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执行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王华树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为题,指出AI赋能正推动国家语言服务体系的战略跃升。他提出应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融合互促”的翻译生态系统,增强国家语言能力的科技支撑力与国际传播力。他聚焦生成式AI如何重塑国家翻译技术能力建设,探讨其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扩大文化传播、维护信息主权等方面的战略价值。通过分析GenAI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场景,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构建翻译能力的多维评估框架。主要挑战包括技术自主可控、数据安全、文化适配以及应用伦理等多重维度的复杂问题。他提出了强化战略规划、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标准规范、深化文化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等六大战略措施。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执行主任、北外高翻学院王华树教授作主旨报告

青年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徐明华教授以“中国政治术语国际传播的修辞协商范式与本土理论建构”为题,提出“术语三重过滤模型”:在文本协商阶段,通过译名符号调适进行语词过滤;在媒体协商阶段,通过术语主题竞争展开语篇过滤;在社会文化协商阶段,通过认知图式互文推动语义过滤。她指出,中国政治术语的国际传播正从“防御性调适”转向“主体性协商”的战略升级。在理论层面,构建了植根于中国本土传播实践的术语滤网模型,不仅突破了西方批判话语分析的静态范式,更为理解政治话语的流动性提供了分析框架;在实践层面,为译名失焦、主题偏移、图式非对称等术语协商困境提出了应对性策略,为赋能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徐明华教授作主旨报告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院长、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杨明星教授以“构-译-传-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经典化生成”为题,建构四维外交话语生成路径,强调外交话语并非模板化输出,而是逻辑、伦理与文化互动生成的共生体系,应从建构逻辑出发,强化“理念全球化、语义本土化、路径多样化”。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院长杨明星教授作主旨报告

 

话语交锋彰显学术锋芒,思想碰撞激荡国际视野

本次会议特别设置“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媒体话语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创新”“语料库语言学与人工智能语言技术”“认知修辞与语用”“国际话语策略与语言治理”“文学、文化与语言景观”等6个分论坛,来自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区域国别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聚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与国际传播效能优化展开深度探讨。

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副院长郭月琴教授主持分论坛总结。各小组负责人围绕论坛主题、核心观点、学术贡献及思想亮点展开系统梳理,不仅总结了论坛中的学术交锋与创新成果,也充分展现出本届大会在大国外交、话语修辞与国际传播等研究领域的多元探索和前沿突破。

 

中国石油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副院长郭月琴教授主持分论坛总结

   

分论坛现场

分论坛主持人、点评人做总结汇报

文以载道,研以铸魂

在本届大会公开征集的论文中,经过五位顶尖专家匿名评审,最终评选出14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准与实践价值的优秀论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这些作品在中国特色外交、国家传播战略、国际话语创新、数字传播变革、中华文化外译等方向展现出前沿洞察力与解决复杂难题的能力。

优秀论文等奖获与颁奖嘉宾合影

 

优秀论文等奖获与颁奖嘉宾合影

  

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团队)与颁奖嘉宾合影

群英荟萃,协同发力,为国分忧,共襄盛举

本届大会还举行了全球修辞学会加入国际现代语言文学联盟(FILLM十周年庆典,并完成新一届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秘书长和副会长换届选举。新晋理事均为本领域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国际合作方面具有丰硕成果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理事会还审议通过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遴选基本条件。  


在协办单位代表发言环节,福州译国译民集团有限公司林世宋董事长对主办方的周密组织和高效执行表示由衷敬意。他强调,当下人工智能、机器翻译与多语种语料建设正深刻改变全球传播格局,语言服务机构不仅是传播内容的技术支撑者,更应成为中华文化国际表达的主动参与者与策动者。

福州译国译民集团有限公司林世宋董事长发言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秘书长程璐璐教授主持闭幕式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秘书长程璐璐教授主持闭幕式。薪火相传,使命接力。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决定下一届年会承办单位为湖南科技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张爽代表下一届承办单位发言。

 

下一届承办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代表发言

在大会闭幕式上,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院长毛浩然教授致闭幕辞。他指出,大国外交指大国周边外交、大国与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国外交与国际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扩大知华友华爱华朋友圈,整合国际优势资源,解决可持续发展赤字难题。国际传播需要回答好为什么要传、谁来传、传什么、怎么传、向哪传、在什么平台传、传的效能如何评估等问题,并以案例系统回答了如上问题。他强调大国外交和国际传播应重视“中国元素,世界关注”“全球视野,家国情怀”“高阶思维、精准表达、精彩叙事”“国家叙事、文化共建、战略转型、修辞博弈、AI赋能、理论创新”“只为苍生说人话,位卑未敢忘忧国”,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和急难愁盼,做减法,划重点,远离伪命题,解决真问题,要以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确定性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毛浩然教授致闭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