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在逸夫礼堂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院长毛浩然教授、党委书记朱惠平、副院长韩淑芹教授、赵婷廷教授、党委副书记卢志同以及学院、专业系班子成员、2025级研究生导师、本科生导师、辅导员及全体2025级新生参加典礼。典礼由张建科副院长主持。
朗诵:铭记荣光逐光前行 闫秀丽摄
张建科副院长主持开学典礼 闫秀丽摄
学院举行2025年本科生导师聘任仪式和大学长聘任仪式。本次共聘任2025级本科生导师10人、大学长6人。院长毛浩然为本科生导师颁发聘书,党委书记朱惠平为大学长颁发聘书。
2025级本科生导师聘任仪式 闫秀丽摄
2025级大学长聘任仪式 闫秀丽摄
2025级俄语专业本科生代表王砺皓表示,选择石大是看中“外语+能源”的培养模式,既能在多语种课程中拓展国际视野,又能依托能源特色服务国家战略。他期待在语言与文学学习中提升能力,在实践中将所学转化为沟通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力量。他号召同学们以热忱与坚毅迎接大学四年,共启青春新篇章。
新生代表王砺皓发言 刘懿丹摄
2025级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马然朋以“扎根、生长、绽放”为关键词,分享了自己与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的成长故事:在课堂中扎根学科沃土,厚植“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在社会实践中生长智慧与担当,带队服务5省16县区并获多项荣誉;在西部支教中绽放青春华彩,创设“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为孩子们点亮梦想。她呼吁同学们以“扎根”的定力夯实专业,以“生长”的勇气拥抱实践,以“绽放”的姿态服务时代,成为能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外语人。
新生代表马然朋发言 闫秀丽摄
2022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代表卢俊汶分享了她在专业学习、竞赛实践与社团建设中的成长与突破。她在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荣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积极投身科研与国际交流,成长为兼具笔译与口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校艺术团习舞堂堂主,她组织数百次训练和活动,带领团队连续获评“年度标杆社团”。最后,她勉励学弟学妹们既要“Work Hard”,也要“Play Hard”,在勤奋与实践中锤炼本领,书写外语人的使命与华章。
在校生代表卢俊汶发言 刘懿丹摄
2024级俄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怡辉以“速度、高度、温度”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她与俄语的故事:从零起点起步,通过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语言与翻译能力;在竞赛与志愿服务中拓展视野,锤炼综合素质;在跨文化交流中感受语言背后的情感温度,体会到中俄友谊的深厚底蕴。她勉励新生们把握外院学习时光,在勤奋中追求进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交流中传递友谊,努力成长为服务国家、沟通世界的复合型人才。
在校生代表张怡辉发言 刘懿丹摄
本科生导师、英语2502班班主任杨洁以青岛城市特色为引入,幽默生动地与新生拉近距离,通过多个真实案例提醒同学们在生活细节中践行诚信与尊重,以友善赢得机遇;在学业和人生选择中理性规划、坚定前行,充分利用外院丰富资源扎实学科基础,提升语言能力与跨文化素养。同时指出,外语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连接世界的桥梁,AI技术虽强,但无法替代扎实的听说读写与翻译能力,唯有勤学苦练方能脱颖而出。她勉励同学们做有底线、有原则、怀抱理想的新时代石大外语人,以格局和行动书写成长与担当。
本科生导师杨洁发言 闫秀丽摄
硕士研究生导师姜训禄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强调研究生阶段要明确目标、严肃治学,深刻思考读研动机,是出于科研热爱、职业发展,还是学位需求。他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与自主判断能力,善用导师资源,积极规划学术与职业路径,同时要珍惜同窗情谊,把握研究生阶段宝贵的人脉与成长机会。在信息泛滥与AI盛行的时代,不能仅作为“工具人”,应以自我成长为目标,坚持理性选择与独立判断。最后,他鼓励大家在追求学术与职业的同时,热爱生活、享受过程,关注成长本身而非单纯结果,以踏实行动书写充实而有意义的研究生人生。
研究生导师姜训禄发言刘懿丹摄
英语专业2013届毕业生、优秀校友代表尹瑞军与新生分享职场与学习经验。他结合自身职业发展路径,指出语言学习不仅是掌握一项工具,更是搭建桥梁、打开世界的关键;应主动将语言能力与职业场景结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竞争力。他鼓励同学们尽早开展职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依托个人兴趣与优势选择路径,并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参与职业规划大赛及相关测评工具,积累实践经验。此外,他建议同学们主动争取实习机会,尤其注重大平台实践,通过“语言技能+行业知识+实战实践”的模式构建自身独特优势。最后,他强调大学是试错与积累的黄金阶段,语言能力是起点,而清晰的规划与积极的行动才是推动成长、扬帆远航的真正动力。
优秀校友代表尹瑞军发言闫秀丽摄
毛浩然院长以一场融合前沿科学洞察、转型战略反思与人生哲学启迪的演讲,为本硕博新生敲响警钟,并指明AI时代的突围路径。他援引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最新神经科学研究,向语言专业学子发出警示。实验显示:54名4个月依赖ChatGPT写作的志愿者,呈现出触目惊心的“认知卸载”现象:83%的人在提交文章后几分钟内彻底遗忘自写内容,其大脑神经连接数量暴跌47%,海马体(负责记忆编码)、前额叶皮质(负责计划与抑制)等关键脑区活动集体“罢工”式骤减。当实验组停用AI转回手写后,损伤未能恢复,“认知负债”相当于大脑硬件算力被腰斩。
院长毛浩然教授致辞任雅萱摄
毛浩然教授开出认知免疫“处方”:“慢三拍”原则,先自主深度思考,再用AI对照打磨,最后合上书复盘强化,践行“80/20法则”——80%精力投入自主思考,仅20%借助AI。“当AI越来越聪明,最该恐惧的是自己停止深度思考。”面对跻身全国前3%的精英学子,毛院长直指其普遍存在的目标迷茫症结:“在精英参照系中,仅满足于原来的3%定位远远不够,必须锚定3%中的前20%。”他以俄语专业为例揭示“时间杠杆”效应:零起点本科竞争力有限,但读硕后年薪有望远超英语专业均值,凸显长线规划的战略价值。
毛院长提出核心竞争力构建的“金刚钻理论”:毕业竞争力不取决于“遍地开花的螺丝刀”,而在于“几颗能降维打击的金刚钻”。为此需完成六重跃迁:从双语到多语、从外语通到外国通、从思维到高阶思维,从表达到精准表达精彩叙事,从听说读写译到全球胜任力,从“工具性+人文性”到“战略性+科学性”。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用外语解决复杂问题,服务能源特色,服务国家战略。他警示:“若仅停留工具层面,极易陷入‘毕业即待业’的困局。”
身处两个A+学科和两个A学科的工科强校,毛院长坦言外院在“夹缝中生存”的极大压力,倡导“双轮驱动”战略,源于能源又不囿于能源:既要服务能源领域特色发展(如语言服务、区域国别研究),也要对接“四国一法”国家战略(国际传播、国别区域、国际组织、健康中国、涉外法治)。他列举并引导新生们善用学院稀缺资源:语言服务博士点、六个省部级平台、4个CSC项目、1个利物蒲大学本硕双学位项目等。
院长毛浩然教授致辞闫秀丽摄
针对学生普遍“盲目做加法”问题,毛浩然教授以自身教训提出“不忘初心,DELETE前行比砥砺前行更重要”的减法哲学。他更犀利指出人际关系筛选准则:远离“榨汁机”式消耗者,靠近“充电器”式同频者。“陪伴不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能够相互滋养的陪伴才是。成年人最高级的社交力,是成为带刺的玫瑰(有原则锋芒)与有金刚钻的匠人(有核心竞争力)。”
毛院长还强调要扬长补硬伤,做有缺点无硬伤的人;要专注有价值的事,提升定力与专注力;要学会从自己和别人的错误中学习,避免自我淘汰;要控制住自己的控制欲,远离消耗型关系,要学会与人性打交道,做带刺的玫瑰,拥有自己的“金刚钻”;要有远见和洞见,兼顾Vision, Passion, Action。他强调“师不顺路,医不叩门,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凡事有度”,要分清什么是可支配与不可支配的,何时需要整合资源解决问题,何时需要学会与自己和解;要有顶级思维,关注第一性原理而非表象;强化逆向思维,学会换位思考与批判性思维;他指出,学习不一定是快乐的,学会才是。要学以致用,避免失去语言敏感性。最后他以泰戈尔诗句寄语:“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活出一束光,遇见光,追逐光,成为光!”
此次开学典礼不仅开启了大学旅程的崭新篇章,更凝聚了学院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许。它既是外语学习之路的起点,也是培养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动员令。新生们将今日为基,深耕语言、勇毅前行,成长为兼具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才。